吴婷:世界杯创业简史——足球是如何成为一项大生意的?

首页 · 2022-12-12

▲点击图片进入婷姐专栏


最近,世界杯在媒体上的热搜话题一直不断。是啊,世界杯就是有这样的魔力,让人热血澎湃,让人废寝忘食。

当你打开一瓶啤酒,激动地守候在电视机或者电脑手机前,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:为什么是世界杯?甚至为什么是足球?

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体育运动,更有数不清的各类锦标赛,为什么唯独这一项,成了全人类的盛宴呢?

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,从商业角度看看世界杯作为一个品牌赛事,是如何和足球这项古老的运动互相成就的。
我先给大家讲个冷知识,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,也就是记载于西汉时期的蹴鞠。这可不是我们自嗨,早在2004年,国际足联就对此予以了官方认证。但是我们看到现代足球呢,是19世纪从英格兰流行开来,并且逐渐演化定型的。

而运动之外,世界杯这项赛事的诞生,却完全是一个草根创业的过程。

20世纪初,一个年轻的法国体育记者罗伯特·格林看到,足球已经开始在整个西半球风靡了,却没有一个机构或者赛事来整合整个产业。于是,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组织一个全球性的、以国家为单位参与的锦标赛。

这谈何容易。在那个没有网络、没有民航,电话还不普及的时代,一个只有区区几年工作经验的记者,怎么才能说服全世界组织国家队来参加比赛呢?

这时候,他做出了第一个选择:找背书,挂靠当时已经在全球颇具影响力的奥运会。

就这样,罗伯特·格林和他的创始人伙伴一起,把足球争取成为了奥运会的表演项目,然后以此为由在欧洲各国奔走游说,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,总算争取到了6个国家体育部门的支持,它们分别是法国、比利时、丹麦、荷兰、瑞典、瑞士,这也就是国际足球联合会的创始成员国。

1904年,国际足联在法国巴黎正式成立。四年后,国际足球比赛第一次出现在第四届伦敦夏季奥运会的赛场上。

看起来,这之后应该是一个一帆风顺的故事了。但好景不长,在足球项目两次参与奥运会之后,当时由德国人主导的国际奥组委,担心被这项来自英国的运动抢了风头,开始刻意刁难,提出了奥运足球比赛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赛的规定。这个意图太明显了,就是为了压低足球比赛的观赏性。

就这样,刚刚起步,仍然相当脆弱的国际足联,面临了一个生死抉择:要么选择向奥运会妥协,降低比赛观赏性,可以保住这项赛事;要么拒绝,这意味着,可能再难给足球找到一个舞台了。很明显,如果不在奥运会比赛,去哪里踢,谁组织、谁出钱这些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。

创始人思前想后,毅然拍板:宁可让赛事搁浅,也不要一个阉割版的足球运动!

就这样,国际足联与国际奥组委彻底决裂了。举世瞩目的国际足球赛事,就此停摆了十多年。

其实今天,球迷们真的应该感谢当时创始人的魄力,和这种对于“产品品质”的执着。否则,我们看一下到今天为止,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水平我们就知道了,比赛本身乏善可陈,关注者更是寥寥无几。

好了,走过磕磕绊绊的初创阶段,实现了从无到有,接下来就是从小到大的第二阶段了。正如所有企业一样,这一阶段,摆在国际足联面前的是磨合产品、流程,实现可复制和可持续的问题。

一战结束后不久,国际足联这个初创企业,进入了职业经理人的时代。

1921年,国际足联的两位创始人,请到了一位比自己更有社会活动能力,也更懂足球的人,是法国第一个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,儒勒斯·雷米特。

1930年,从国际足联创始人手中接过权杖的雷米特,成功的组织了第一个正式“产品”的落地——首届世界杯。正如前面所说,当时的全球赛事不但缺乏号召力,而且更是没有钱和资金。简单点说,没能力说服别人参加活动,更没钱组织活动。

怎么办呢?

雷米特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南美的小国——乌拉圭。

首先,当时的乌拉圭,建国105年,只有几百万人口,经济发展领先拉美,他们非常需要通过一个国际活动,来提升自己国家的国际存在感和知名度。

其次,这个国家的足球队,早在10多年前的奥运会时代,夺得过冠军,水平也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。

再者,国际足联的创始国都是欧洲国家,如果不想办法向外拓展,很有可能最终就沦为一项地区赛事了。而如果把这届比赛放在南美,那么对于世界杯这个名号会更有背书意义。

经过谈判,最终乌拉圭真的向雷米特承诺:修建全新的大足球场,还出钱免费接待参赛者。

你猜最后怎么着?最终,首届世界杯还是遭遇了欧洲国家的集体抵制,只有五支欧洲球队远赴重洋,跟8个美洲球队完成了比赛。

但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,这届当时看起来很像草台班子的比赛,影响却相当深远。东道主乌拉圭夺冠,国家声威大震,足球影响力在拉美国家进一步扩大。今天的拉美足球有如此高的水平,能支撑起欧洲之外的另一极,完全有赖于雷米特当时的英明决定。

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良性循环开始后,国际足联急需的开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。正如第一款优秀的产品上市一样,乌拉圭世界杯展现了它的魅力和影响力,各国加入国际足联的热情也逐步提高。

首届世界杯之前,国际足联只有20多个成员国。而在雷米特接手后,这个数字快速增加,二十多年翻了四倍多,几乎覆盖了全球足球强国,并横向扩大到了亚洲、非洲、大洋洲。

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经过产品不断打磨,世界足球的规则自适迭代、充分细化,规则、观赏性、公平性基本达到了今天的水平。

而就像很多企业度过了0到1、1到N两个阶段后,需要解决盈利问题一样,世界杯这个时候要真正地考虑商业化赚钱的问题了。

如果我们把国际足联看作是一家企业,它的幸运其实在于,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了最合适的人。如果说雷米特对于国际足联,就像乔布斯之于苹果,开创了国际足球的伟大时代,为充分商业化打下了坚实的产品基础,那么接下来的这个人,就是苹果的库克,通过出色的商业运营手段,把不赚钱的世界杯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印钞机。他就是第七届国际足联主席,巴西人若昂·阿维兰热。

为了不让世界杯成为承办国的经济负担,阿维兰热接手国际足联后,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商业改革。

一方面是扩充产品线、增加客群。横向上,他把当时的世界杯16支参赛球队扩充到24支,增加了亚洲、非洲的参赛名额,让更多国家有机会参与到正赛的舞台,进一步扩大足球影响力。纵向上,他创立了室内足球比赛、20岁以下锦标赛、女足世界杯等,进一步扩大足球人群。

另一方面是,大胆增加赞助商权益,拓宽收入渠道。一个最鲜明的例子是,在之前,世界杯已经开始与阿迪达斯合作了,但是权益给的羞羞答答,钱收的也不多。阿维兰热上台后,直接给了阿迪达斯排他性的权益,并且把巨大的商标印在了比赛用球上,让logo在全世界观众面前反复展示。这个权益一下对全球商业品牌都构成了巨大吸引力,自1974年世界杯开始,赞助便络绎不绝,直到今天,世界杯已经形成了最发达的体育赛事赞助体系,这都有赖于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天才商业头脑。

就这样,结合当时历史性的使用卫星电视转播等手段,阿维兰热在上世纪70年代,让全球关注世界杯的人群再次扩大了数倍,让这个品牌深入人心。前几天央视新媒体所做的节目介绍,我国的球迷最早接触世界杯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。

有人想要问我了,今天,世界杯到底有多赚钱呢?

据国际足联公布的数据,2014年,世界杯为巴西贡献了134亿美元的经济收入,拉动当季巴西GDP的0.2%。要知道,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总收入还没超过40亿美元。

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,国际足联获得了53.57 亿美元的收入的同时,也把当年俄罗斯的GDP推升了近一个百分点,非常的厉害。

两位杰出的创始人,两位传奇的经理人,帮助足球成功度过了上世纪早期的大国政治博弈,经历了两次大战,最终把这项运动和这个赛事带到了今天的高度。如果没有这些创举,今天的足球还会是你看到的样子吗?我说完了世界杯这个世纪案例,你认为它对于你的企业经营管理有什么启示呢?欢迎一键三连,留言和我互动。

参考资料:
1.[英] 西蒙·库珀 史蒂芬·西曼斯基著,马睿译:《足球经济学》,中国轻工业出版社,2010。
2.Stefan Vasilev.The History of Football: Medieval Football. Bleacherreport.com. Retrieved 13 June 2018.

吴婷:一次讲透晋商的起起伏伏

2022-12-01

吴婷:拼多多的零售心理学,美国人?一样拿捏!

2022-11-24




© THE END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