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税问题的坑,你踩过几个?| 案例酷

案例报道 · 2020-06-10



故事的主人公叫老张。

老张,男,40岁,连续创业者。

经过多年创业,老张已身经百战,血泪史和荣誉史早就能写成N本书。

我问老张:创立和经营公司,你踩过最大的坑是什么?

老张沉思1分钟,没有说产品、流程,也没有提商业模式、组织架构。他若有所思地说:一定是财税。一直没有太关注的财税问题,居然也能关乎企业生死,原来它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 
不知道老张遇到了什么。我请他坐下来,聊了聊他踩过的财税坑。

听完后,我更同情老张。不得不说,这些坑个个都深,每个坑都代表着一个最需要关注的财税硬伤。
 
接下来,我就给你讲讲老张的惨痛经历。

请好友代持股份,还要交税?

老张要创业了。

创业初期,出于种种考虑,老张不愿意自己做法人。于是他找到一位特别信任的好兄弟,请他代持股份,也就是,以好兄弟的身份注册公司,让好兄弟做法人代表。

过了两年多,公司发展势头不错,之前阻碍老张做法人的障碍也消失了,老张就想拿回自己的股东身份。于是,他跟好兄弟商量后,便去工商机关做了注册变更。做完变更后,老张按照流程,前往税务机关做涉税备案。

麻烦来了。

税务局认为,老张需要交20%的个人所得税。为什么呢?股权转让中,转让价格和企业当时的公允价值,要遵循孰高原则进行计税。也就是说,如果公司的公允价值高于转让价格,需要按公允价值来计税。

对老张的公司来说,转让价格就是公司注册资本金额,公允价值约等于账面净资产。因为老张的公司盈利不错,净资产价值远远高于注册资本。因此,根据规定,高出的部分,要交20%的个人所得税。

这笔钱自然落在老张身上。他很困惑,左手倒右手,还要交这么高的税?

老张傻眼了。


 解读 


《公司法》对股权代持没有做具体的规定。但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〉若干问题的规定(三)》的相关条款,只要股份代持行为没有违反《合同法》列出的若干强制性规定,股份代持行为就是有效的。


股权转让中,如果转让方为个人,根据《个人所得税法》的规定,所得税税率为20%。如果转让方为企业,根据《企业所得税法》的规定,税率还需区分,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%,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税率为20%,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为15%。因此,即使像老张这样“左手倒右手”,同样需要缴纳个税。


此外,还有一点需要注意,如果不得已要做代持,请务必留好证据,例如签署代持协议,做相关的公证。同时,由于代持涉及资金流转,务必保留好资金往来痕迹,比如,不要让代持人把注册资金直接打给公司,而要先把钱打给代持人,再请代持人打给公司。一旦未来解除代持,拿出这些证据,才有可能避免高额个税。



老板账外发薪,真的是皆大欢喜?

解决股权转让问题后,老张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。
 
因为要给员工交社保,每月要花不少钱。公司给员工发工资,员工要交税,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老张想到一个好主意:可以自己直接给员工发钱呀。
 
于是,他找到财务同事说:“你把公司账里的钱转到我名下,我来给员工发薪水。员工省个税,我也省钱,咱们皆大欢喜。”

财务虽然无奈,但只能听从老张的想法,每月通过老张个人借款的模式,从公司支取款项,再从老张的个人卡中向员工发放工资。

一顿操作猛如虎,很快,老张欠款累计到了近两千万。

这时,税务机关找到财务,“你们老板老张欠款,而且长期不还,这可以视为老板分红。需要缴纳20%的个税。”


老张又傻眼了。

没办法,老张补交税款,自己默默吞下了苦果。


 解读 


出于个税和社保的考虑,有些公司长期以挂账、补票方式,从公司套取资金,处理人工成本。然而,账外发薪有弊无利。


从税务角度看,新个税法下,年薪15万以下的个人,个税负担很低。而且个税申报后的工资支出,可以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,本身具有税务价值。


从财务角度看,账外发薪往往造成老板大量欠款,会造成会计报表失真,且有老板个税风险。



以票抵账,后果这么可怕?

老张公司的规模越做越大。

企业内效益型员工和高管的薪水,也水涨船高。

老张对人才格外重视。但出于省钱的考虑,老张提出,可以让高薪员工用餐费以外的发票,来抵扣部分工资。

没多久,有位员工开了两张培训费。公司财务很机警,察觉到发票有些问题:一家莫名其妙的公司,莫名其妙地开出了培训费,肯定有风险。于是,财务便将这两张票退了回去,并没有用。
 
可没过多久,税务局联系财务,指出两张培训费的发票不对劲儿。财务信心满满:这两张票都没有入账,跟税务局解释下就好。谁曾想,税务局问了一个终极难题:你怎么证明你没入账?

是的,财务很难证明。国家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已经显示出,老张的公司有了这两张培训费发票。

老张和财务跳进黄河也难洗清了。


 解读 


用发票抵工资的情况在很多公司都有,看似简单易行,但若长期存在,会给企业和财务人员带来很大法律风险。


首先,这种行为在本质上属于虚开增值税发票,即使取得的是普票,不能抵扣进项,依然会导致少交企业所得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。第二,发票本身具有不规范的风险,财务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不合规票据入账。第三,容易造成两套账(对外一套账,对内一套账),为企业带来麻烦。



最抢手的税收洼地,优惠与风险并存?
  
老张对公司运作愈发熟悉,终于意识到,做好税收筹划太重要了。

经人指点,老张发现了一个税收洼地。什么是税收洼地呢?就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,政府为吸引企业入驻、促进本地经济发展,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,为企业大幅减轻税负。这个行政区域就被称为“税收洼地”。

老张欣喜之余,当即拍板,在这个城市注册一个公司,把所有业务都转移到这个城市。于是,公司的很多重要客户、招投标、专利权、著作权、知识产权等,全部都用这家税收洼地的公司来处理。

不过,税收洼地的稳定性和政策息息相关。过了一段时间,洼地的税收管理政策发生了变化,以前的某些优惠政策暂停了,或者因为政府财力等原因,很难及时兑现。

老张慌了。

他想把企业搬走,可几乎所有的重要业务、客户等,全在税收洼地的公司里。老张追悔莫及。 


 解读 


当公司业务体量比较大时,不要把重要客户、业务、资质置于单一税收洼地内公司,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否则一旦区域政策有所调整,会造成很大波动。


因此,切勿盲目使用税收洼地等税筹工具。如果使用,不要让业务单点落地,而是要多点开花。

 


这种商业模式,不可能合规?

老张创业渐入佳境,开始考虑进军其他业务。

因为特别喜欢改装车,他用社群方式创立了一家青年改装车俱乐部,并设立了公司运营。公司与线下改装店、修理店、装饰店、配件店等签署了合作机构协议。通过出售5000-20000元的会员卡,来获得收入。持会员卡,可以用会员价格在合作机构消费。

老张对这个业务很有自信,打算奔着上市公司去做。上市的第一步就是合规。想要财税合规,就得琢磨下怎么给消费者开发票。

不过,和财务专家沟通后,老张又傻眼了。他从事的这个生意,属于支付业务。支付业务需要获取相关的支付牌照(注:支付牌照就是非金融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支付业务许可证),才可开展相关的支付、收款与结算。所以,老张出售的会员卡,是没有办法开票交税的。

这个生意注定没法做大。


 解读 


有些企业属于不完全纳税的商业模式。这种模式决定了企业难以开票,合规成本巨大。例如,像老张这样,他将需要支付牌照的支付业务模式,当做普通的经营模式处理,做了个开不了票的生意。因此注定无法做大,只能见好就收。


还有哪些类型的企业属于不完全纳税的商业模式呢?例如,在广义的服务外包行业中,越是处于行业的中下游,越无法承担合规成本;电商行业中,与大平台捆绑的品牌,经营毛利与合规成本相差无几,甚至倒挂……



在这些行业创业,早已输在起跑线?

会员卡的业务没有做成,老张不死心,还要继续折腾。

看着珠宝行业前景不错,老张决定进军珠宝业,开起了珠宝零售店。第一家店做得不错,很快开始做起连锁。


积攒了不少公司的经验教训,眼看这家珠宝公司迅速壮大,老张再次下定决心,一定要让它成功上市。

为了上市就得合规。谁曾想,珠宝行业合规压力很大。

原来,珠宝行业中,存在消费税,而消费税需要在零售环节征收。可如果为了合规,在零售环节加收消费税,意味着把消费税转嫁到消费者手中。这会对销售价格产生影响。

老张无奈了。

珠宝行业竞争激烈,如果为了合规,去征收消费税,导致价格上升。很可能导致竞争力减弱,会不会得不偿失?


 解读 


老张的无奈,跟行业环境有很大关系。一些行业中,行业的税务合规环境比较复杂,监管机构也在特殊关注,合规难度较大。


例如,影视行业、美业中,从业人员复杂,个体化程度高,导致从业人员对税务合规认识程度不高。在医药行业、房地产行业等,实际的业务环节中,灰色费用或不合规支出比例较高,也难以完全合规。



听完老张的精(qī彩(cǎn故事,你应该对企业财税上的硬伤有了更多认识,也有了更多思考。
 
这位老张,是我的朋友。(否认三连,真的没有“无中生友”。)

可是,老张——其实他只是商业世界中无数创业者的缩影。你、我、他,都可能会是“老张”。

不管你正在创业,在从事财税工作,或者计划创业。老张踩过的坑,走过的弯路,都能成为你的警示牌。


老张这么惨,你想对他说些什么?


财税硬伤还有很多,应该如何避免呢?

你可以在「案例酷」的课程中,找到答案。

「案例酷」邀请到专业的财税“名医”——易后台财税创始人姚宁,为企业的财税问题做诊疗。扫描下图二维码,即刻了解。



© THE END